带你了解肌肉所扮演的角色。我们知道,一部精彩的电影除了需要主角出色的表演,配角和反派的衬托也是非常重要,其实肌肉也是如此,在不同的运动形式当中,他们也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肌肉在运动中主要扮演了5种角,分别是主动肌、抗肌、协同肌稳定肌以及综合肌,主动肌就是主要产生运动的肌肉,这种肌肉也被称为关键肌。例如哑铃弯举过程中,肱二头肌就是主动肌。
例如在梯形杠铃划船这个动作中,动作的开始阶段背阔肌是主动肌,但是当肩部过度伸展之后,他就退居二线成为协同肌。这个时候,三角肌后束则需要充当主动肌的角色。什么是拈抗肌?它是产生与主动肌相反运动的肌。例如在属时的过程中,肱三头肌就是肱二头肌的拈抗肌。因为脉三头肌负责伸肘的动作,身体中很多肌肉都是自相拈抗的,例如三角肌的前束和后束就是如,所以三角肌在动作中,既要充当主动肌的角色。
1、脊髓肌萎缩如何分级?会产生什么后遗症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并不少见。本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根据患者起病年龄和临床病程,将SMA由重到轻分为4型。共同特点是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为主的广泛性弛缓性麻痹与肌萎缩,智力发育及感觉均正常。本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根据患者起病年龄和临床病程,将SMA由重到轻分为4型。
患儿出生后6个月内起病,出现迅速发展的进行性、对称性四肢无力,最大运动能力不能达到独坐。肌无力以近端为著,由于显著肌张力低下,平躺时下肢呈“蛙腿”样姿势。患儿表情及眼球运动正常,舌肌束颤,口咽部肌群无力导致哭声低弱、吸吮无力、咽反射减弱,易发生误吸。由于肋间肌受累比膈肌更重,导致矛盾呼吸,胸廓呈现特征性“钟形”畸形。呼吸肌无力突出,多数患儿在2岁内死于呼吸衰竭。
2、脊髓损伤运动平面的判定-2020医疗卫生康复治疗学神经损伤平面是指脊髓损伤后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例如:C7损伤,意味着C7及以上(C6~C2)仍然完好,T1及以下出现功能障碍。关键肌是指确定神经平面的标志性肌肉;由于一条神经支配多块肌肉和一块肌肉受多条神经支配的特性,因此根据神经节段与肌肉的关系,用肌力3级以上的关键肌来确定运动神经平面,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4级;运动积分是将肌力(0~5级)作为分值,把各关键肌的分值相加。
例如:考虑C6损伤,桡侧伸腕长、短肌的肌力必须达到3级,其上一节段的肱二头肌肌力必须达到4级或5级;对于临床应用徒手肌力检查无法检查的肌节,如C1~C4/T2~L1/S2~S5,运动平面可参考感觉平面来确定。如果这些节段的感觉是正常的,则认为该节段的运动功能正常;如果感觉有损害,则认为运动功能亦有损害。
3、十块关键肌的名称uC4对应膈肌,uC5对应肘屈肌(肱二头肌、肱桡肌),uC6对应腕伸肌(桡侧腕伸肌长、短头),uC7对应肘伸肌(肱三头肌),uC8对应中指深屈肌(指深屈肌),uT1对应小指外展肌,uL2对应髋屈肌(髂腰肌),L3对应膝伸肌(股四头肌),uL4对应踝背屈肌(胫前肌),uL5对应拇长伸肌,uS1对应踝跖屈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